文字大小:
A
A
A
公司动态
联系 CONTANT 联系我们

澳门大桥正式通车,“四桥飞架”助澳腾飞

日期: 2024-10-01
浏览次数: 162

澳门大桥正式通车,“四桥飞架”助澳腾飞

在举国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喜庆气氛中,10月1日,举世瞩目的澳门大桥(原名澳氹四桥)落成典礼在濠江之畔隆重举行,这标志着由中铁工业参建的连接澳门和氹仔的第四条跨海大桥——澳门大桥建成通车。该桥是澳门首条双向八车道跨海大桥。

澳门大桥正式通车,“四桥飞架”助澳腾飞

澳门大桥位于澳门友谊大桥东侧,横跨外港航道和澳门水道,将澳门海、陆、空三个重要口岸相连,是构建澳门城市交通体系的关键节点。大桥主线全长3.085公里,其中跨海段长约2.86公里,主桥长1370米,设置通航孔桥两座,主跨280米,桥梁主体结构使用Q420、Q500及Q690等高性能桥梁钢,整体构造轻质高效,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在大桥建设中,中铁宝桥承担了南主桥和南引桥约3.7万吨钢结构生产制造任务。中铁九桥承担了互通立交钢箱梁制造及现场配合安装任务,钢梁总重约2.3万吨。

通车前夕,澳门体育局举办“齐贺澳门大桥开通健步行”活动。万余名澳门市民以步行的方式从大桥南引桥处出发,行至北引桥位置再折返至南引桥起点。

技术攻坚 结构之难

澳门大桥正式通车,“四桥飞架”助澳腾飞

澳门大桥为大跨度内倾式钢桁-钢箱组合连续梁结构体系。这种新型结构,提高了整座大桥的实用性和美观性,但也给钢梁制造安装带来了许多新挑战和新考验。

在大桥建设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里,中铁宝桥项目团队针对内嵌弦杆钢箱梁和镂空式横联上弦块体的复杂构造,通过合理的块体划分、工装设计、焊接顺序、翻身调位及涂装前置等技术,改善了构件的焊接位态,避免了细长构件的施工难题;针对内倾式钢桁钢箱组合梁多节间大节段特殊结构研发了整体制作加预拼装一体化制造技术、多点三维关系测量协同控制技术,通过单构件精度分析和构件间模拟搭载分析,解决了上下层结构的双层空间定位难题,攻克了结构制造难题。

在钢箱梁制造过程中,中铁九桥项目团队创造性采取将“无码拼装+反变形”工艺应用到钢箱梁板单元的双拼工序和节段总拼工序中,有效控制板单元双拼的焊接收缩、变形,为钢箱梁节段的精确组拼、匹配奠定基础。该工艺的成功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小了母材的损伤,提高了焊接质量,为桥梁整体使用寿命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匠心引领 铸就精品

澳门大桥正式通车,“四桥飞架”助澳腾飞

“困难再多,咱也不能退缩,必须啃下这块硬骨头!”作为中铁宝桥澳门大桥桥位项目经理,郭志军每天要处理筛选各类生产施工信息,统筹协调大小事件。面对特殊的钢桁-钢箱组合梁结构及每月三次吊装的工期要求,他积极与项目联营体、监理单位、协作单位沟通对接。

在梁段SH16-SH17环缝拼焊时,由于工人在焊接完成后漏将石棉布覆盖在焊缝表面,导致冷却速度过快,在上弦环缝焊接完成后自检探伤时,竟发现了少量裂纹。澳门大桥桥位质检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刘昊第一时间深入现场、寻找原因,及时梳理焊接工艺,最终保障焊缝探伤合格率达到100%。“回忆那紧张一刻,我依然觉得宁愿多费工费力,也不能将一丝安全隐患留在桥上,不能为大桥建造留下任何质量瑕疵。”刘昊说。

“镜海长虹”澳门四条跨海大桥

澳门大桥正式通车,“四桥飞架”助澳腾飞

加上这座落成的澳门大桥,澳门目前已建成四座跨海大桥,构成澳门标志性的“镜海长虹”景观。

1974年建成通车的嘉乐庇总督大桥,又称“澳氹大桥”,是澳门第一座连接澳门半岛和氹仔岛的跨海大桥。澳氹大桥上设有双向两车道,桥下可容纳大型客轮通航,它的建成结束了澳门半岛与氹仔、路环之间只能靠轮渡往返的历史,为澳门经济发展奠定了交通基础。

随着氹仔和路环的发展蒸蒸日上,原有的一座跨海大桥经常出现拥挤,于是从1990年起,澳门用了4年时间建成了全长4000多米的友谊大桥。

澳门回归祖国之后,第三座连接澳门半岛和离岛的跨海大桥——西湾大桥建成通车。通过双层设计,进一步完善了澳门整体的交通布局。

如今,澳门大桥通车。车水马龙的大桥连接着澳门市民的跨岛往来,见证着澳门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将与港珠澳大桥一起成为澳门深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通道,对发挥澳门联通世界的作用、推动澳门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有重要意义。


关闭窗口】【打印
  • 推荐阅读 More
  • 点击次数: 180
    2025 - 10 - 10
    9月28日由中铁宝桥参建的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这座“横竖”都是世界第一的大桥将成为连通贵州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的关键枢纽。花江峡谷大桥全长2890米,跨越被誉为“地球裂缝”的花江大峡谷。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横:山区跨径最长1420米:主桥为跨径1420米的钢桁加劲梁悬索桥,比现世界跨径最长的云南金安金沙江大桥长34米。竖:高度世界最高625米:桥面距水面625米,相当于200多层楼高,比现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高出60米,几乎与“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等高。公司主要负责大桥钢桁梁、桥面系制作加工、拼装、安装任务,共计93个安装节段,总重约22000吨,相当于3座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重量。自项目启动以来,公司综合考虑了大桥设计思路、生产建设标准、自然环境条件、杆件加工特点等各种因素,最终决定采取‘一桥三地’制造模式,主桁在重庆、自贡加工,横桁架以及附属在贵阳、自贡加工,最大限度提高了加工生产效率。生产过程中,通过优化工艺方案,从原来的“3+1”拼装变为四节段连续拼装,使每轮生产时间由开始的12天减少到9天,吊装作业坚持以每天2段的速度均衡推进,保质保量保工期完成了全桥吊装任务。智能管控 高效协同通过使用智能制造信息库,实现对原材料库存实时状况、采购计划和生产需求的精准把控,以及各个环节的紧密协同,极大地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为大桥的顺利建造筑牢了坚实基础 。智能下料 质量保证采用了由预处理生产线、数控切割机、智能套料软件、BIM及信息系统以及网络共同构成的板材智能下料系统,实现了板材从原材料到成品部件的自动化生产流程,生产出的高质量部件被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加工和配装环节,有力保障了整个桥梁制造过程的品质 。虚拟预拼 精度飞跃在钢桁梁的制造过程中,创新性地采用了钢桁...
  • 点击次数: 64
    2025 - 09 - 27
    9月26日,由中铁装备与中铁隧道局联合研制的世界最大直径竖井掘进机“启明号”(中铁1399号)在郑州成功下线。不仅标志着我国在超大直径竖井装备领域实现技术新突破,还意味着沪渝蓉高铁崇太长江隧道项目盾构接收井施工将迎来“智能利器”,为工程高效推进、安全建设注入全新动能。作为当前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竖井掘进装备,“启明号”整机具备超大断面、超深水下开挖能力,开挖直径达24米,最大开挖深度达150米。设备创新采用双臂结构,集成开挖、出渣、导向等功能于一体,搭载了姿态调整、沉降控制等多项创新技术,具备地质适应性强、导向姿态控制精度高、地层感知识别准等特性。依托这些先进技术,“启明号”能在软土、卵石、软岩、硬岩频变的复杂地质条件下,实现“有人值守、无人操作”高效掘进,显著提升了竖井施工的自动化水平,更成功破解了竖井掘进机水下作业“看不见、摸不着、测不准、控不住”的技术难题,有效消除了人员在竖井开挖高危作业环境下的安全隐患,进一步提升竖井施工的效率、质量与安全性。传统盾构始发接收井,多采用地下连续墙做围护,人工配合机械开挖,随挖进行支撑,开挖后进行结构施工,存在工期长、投资高、安全风险大、对周边环境影响大等诸多问题。相较于传统竖井施工,“启明号”通过机械自主开挖,同步装配结构,实现深井作业“井下无人化,井上少人化”,大幅缩短工程建设周期,降低施工风险,为沪渝蓉高铁崇太长江隧道竖井施工提供有力支撑。此次 “启明号” 竖井掘进机顺利下线,标志着我国高端隧道装备取得又一重大成果。该设备不仅将极大提升盾构工作井、通风井的施工效率与安全保障能力,更将为我国重大隧道工程施工注入新理念、新技术、新装备,进一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智能化转型升级。
  • 点击次数: 173
    2025 - 09 - 10
    9月9日,中铁山桥和中铁宝桥参建的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常泰长江大桥正式通车,标志着这座集高速公路、城际铁路、一级公路三位一体的过江通道正式投入使用。今后,从常州到泰州通行时间,由1小时20分钟缩短为现在的20分钟左右。两项世界第一和四项世界首创常泰长江大桥由一座跨主航道的主跨1208米钢桁梁斜拉桥、两座跨专用航道的主跨388米钢桁梁拱桥和一座3×124米的非通航孔钢桁梁桥组成。两项世界第一:创下了最大跨度斜拉桥、最大跨度公铁两用钢桁梁拱桥的世界纪录。四项世界首创:实现了减冲刷减自重台阶型沉井基础、“钢—混”混合结构空间钻石型桥塔、钢箱—核芯混凝土组合索塔锚固结构、温度自适应塔梁纵向约束体系四项世界首创设计。中铁山桥负责大桥(跨江段)主体工程钢桁梁、钢塔制造项目最大标段CT-A6标段,包含主航道桥常州侧Z0-Z86共计44个整体节段,录安洲专用航道桥、录安洲非通航孔桥的钢桁梁、附属钢构件及主塔防撞设施;中铁宝桥负责主航道桥南北钢塔、主航道桥跨中以北钢桁梁(含合龙段)、天星洲专用航道桥钢桁梁及附属结构。合计用钢量约27.2万吨。“五线一系统”引领钢桥制造新模式常泰长江大桥承载着巨大荷载与跨度,其下层桥面采用宽幅非对称结构,以此实现公铁同层功能。鉴于大桥跨度大、荷载能力要求高,主航道桥的上、下层桥面均采用U肋正交异性桥面板,这种桥面板的制造精度要求极高,每一个细节都需精益求精,才能确保桥梁稳固与安全。为保障大桥建设质量与效率,公司构建了板材智能下料切割生产线、板单元智能组焊生产线、钢桁梁杆件智能制造生产线、智能总拼生产线、智能涂装生产线、车间制造执行智能管控系统的“五线一系统”钢桥制造新模式,全面提升了钢桁梁制造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水平,推动我国桥梁制造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助力钢桁梁制造产业实现全面转型升级。技术突破实现毫米级精度控制在制造过程中,项目团...
  • 点击次数: 163
    2025 - 08 - 29
    近日,由中铁装备联合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江汉水网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水电八局共同研制的敞开式硬岩掘进机“江汉领航号”,在湖北省宜昌市顺利始发。该设备专为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1标输水隧洞量身定制,独头掘进距离创国内超大直径TBM之最。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后续水源工程,工程输水总干线采用有压单洞自流输水,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工程具有大埋深、长线路、大洞径等技术特点和高地应力、高水压、高岩石强度以及断层多等地质难点。本次始发掘进的“江汉领航号”TBM,开挖直径11.93米,整机长约180米,总重约3000吨,采用洞内组装,顺坡掘进,逆坡排水,掘进总长度约18.35公里,为全线掘进距离最长输水隧洞。截至目前,中铁装备为引江补汉工程提供的6台TBM,其中4台已成功始发,掘进总里程突破5000米大关。“江汉先锋号”是引江补汉工程下线的首台硬岩掘进机,也是目前国内引水隧洞项目中使用的最大直径单护盾硬岩掘进机,开挖直径12.23米,整机长度约160米,重约2800吨。设备集成了综合地质预报系统、刀具磨损及状态监测系统、护盾卡机预警及评估系统、盾体润滑系统等监测预警预报系统,能够有效应对沿线复杂地质难题。同时,创新性地搭载了同步推拼技术。“江汉开拓号”开挖直径12.23米,同为国内目前水利工程应用的最大直径单护盾硬岩掘进机,也是引江补汉工程穿越最大断面、最长软岩变形段硬岩掘进机。该设备设计最小转弯半径800米,适应最大坡度±10%,可以完成隧洞开挖、出渣、支护、导向、材料运输等全套作业。设备采用盾体偏心、刀盘扩挖、双速减速机及盾体减磨设计,增加护盾卡机预警和评估系统,最大程度降低潜在施工风险。同时,研发应用了测量免搬站功能以及智能辅助掘进、数字钻机、超前探测系统等多项智能化技术,能够为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服务。“江汉平安号”作为目前国内引水隧道项目中使用的最大直径...
  • 点击次数: 322
    2025 - 07 - 25
    7月24日,由中铁工业、四川水发集团、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主办,中铁城投、中铁六院协办,成都市新津区人民政府、中铁智能装备承办的中国中铁携手四川省打造高端装备产业首台盾构机下线活动在成都举行。四川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董里,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许兴国,中国中铁党委委员、副总裁马江黔,成都市新津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胡建平,中铁工业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威,四川水发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向仕春,中铁六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光建,以及来自地方政府、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中央驻川企业、属地企业及中国中铁相关单位代表共同见证了此次仪式的成功举行。董里在致辞中指出,“川山甲1号”盾构机的下线是四川水利事业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四川水发集团与中铁工业携手打造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成功将央企技术优势、市场优势与地方资源禀赋、产业需求深度融合,进一步加快盾构机等国之重器的研发制造。希望双方以此次合作为契机,深化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科技创新,联合科研院所攻克极端地质条件下施工技术难题,打造全国领先的川造高端装备品牌,形成从研发设计到运维服务的全产业链生态,为四川省新型工业化贡献力量。马江黔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中铁始终将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重要指示作为根本遵循,把加强与成都的合作作为长期坚定的企业战略,双方深入合作历久弥新,共同见证了成都从区域交通枢纽到国际化大都市的华丽蝶变。此次活动标志着中国中铁在成都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实现了从“布局”到“产出”的关键跨越,助力成都加快推动延链补链强链,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规模能力。中国中铁将充分发挥人才、技术、管理、装备、品牌等优势,不断为现代化新成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努力在服务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中展现新担当,以实际行动参与成都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能级提升,...
联系我们
电话:010-83777899

传真:010-83777728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西路10号院5号楼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2018 - 2021 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